雲山深處18棟違建開拆 多年隱患“大缽盂”被拔除

來源:金羊網 作者:梁懌韜 發表時間:2019-06-20 08:49
分享到

市城管部門敢于擔當勇于牽頭聯動各方拔除“大缽盂”多年隱患!既還安全于民,又還綠于民

文/金羊網記者 梁懌韜 通訊員 成廣聚

圖/金羊網記者 梁 喻

違法建築臨山而建,既有礙景觀,又有極大安全隱患!昨日上午,廣州市城管聯合越秀區城管,對“大缽盂”18棟違建正式開拆,既補齊了白雲山的這一點綠色“缺口”,還綠于民;又徹底拔除一大地質災害隱患點,還安全于民。

廣州市城管部門如何通過溝通協調讓這個“歷史違建”得以拆除?違建倒下後的“大缽盂”將作何用途?讓我們走進“大缽盂”探究一番——

地質災害,長年困擾數百人的生命安全

白雲山南門旁,有條小路名曰“雲泉路”。順著雲泉路一路前行,經過蒲澗路,沿後山巷的梯級登上半山腰,記者看到了多棟建在半山腰上的房子。這裏便是“大缽盂”。

“對于不少人來説,‘大缽盂’就是他們曾經的‘家’。”越秀區登峰街道黨工委書記盧志剛,6月19日面對著“大缽盂”上的房子,講述著這裏的故事。“大缽盂”原本也是一片翠綠的小山崗。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有當地西坑村村民在小山崗上建房;緊接著,非當地村民也發現了這個地方。通過自建、合建、買賣等方式,小山崗逐漸建成了如今18棟無合法權屬證明的房屋。據去年9月統計,本村村民和外地租戶在內,18棟違建裏共有400多名居民,形成了白雲山內的“七十二家房客”景觀。

“七十二家房客”在不少人眼中是文藝和有趣的,但對于屬地越秀區登峰街道,卻是“隱患”。記者6月19日到訪時發現,18棟違建呈“握手樓”狀態,大多有加建現象,至少兩棟樓樓體光憑肉眼已可看到傾斜跡象。

“‘大缽盂’是一個容易受地質災害影響的區域,每當下雨,雨水會對山體形成衝刷,建在山體上的18棟違建便有滑坡隱患。”長期在廣州登峰街道從事城市管理工作的幹部劉軍宏介紹,2018年9月強臺風“山竹”來襲前,街道一度組織18棟違建內400多名居民撤離。“山竹”過後,白雲山管理部門曾對“大缽盂”進行地質災害初步治理。雖然地質災害隱患被暫時止住,但其中2棟明顯傾斜的違建,被鑒定為危樓。每當大雨天氣,18棟違建內居民的安危,牽動著所有登峰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的心。

敢于擔當,城管部門牽頭聯動各方攻堅克難

今年廣州持續進行的違建治理和針對白雲山地區違建開展的“拆違復綠”工作,讓“大缽盂”隱患問題的解決有了希望。3月,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勇于擔起牽頭負責“大缽盂”18棟建築物拆除的重擔,在越秀區政府、白雲山管理局、登峰街道辦等單位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比原定計劃提前近三個月,正式啟動拆除。

“徹底解除隱患,還是要搬離群眾,拆除違建。”盧志剛説,據了解,市城管部門前期做了大量摸查和分析研判工作,並十分注重黨建引領,抽調骨幹力量專門組建了“大缽盂”違法建設治理工作組並成立臨時黨支部,深入到每家每戶,大力宣傳市委市政府還綠于民拆除違法建設的重要意義和相關政策法規,了解居民困難,深入細致做居民思想工作。

5月,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在越秀區登峰街道建立“大缽盂”違法建設拆除工作專班,並成立臨時黨支部,市城管、白雲山管理局、越秀區、登峰街道等單位進駐工作專班辦公。“大缽盂”違建拆除工作正式啟動。

“20多年都拆不掉的違建忽然要拆,難度極大。”回憶5月起至6月中旬的違建拆除準備工作,劉軍宏稱“工作艱難”。工作專班從5月15日至5月30日,與居民及違建房屋當事人進行了12輪溝通談判,在對居民進行普法宣傳的同時亦傾聽他們的訴求,制定更完善的搬遷方案;對于訴求合理、確實存在生活困難居民和權屬人,工作專班給予上述人員合理的補償以支持他們搬遷。最終在6月15日前,18棟違建內的居民全部搬離。6月19日,施工人員得以進場,對違建進行拆除。

隱患解除後 將還綠于民

“‘大缽盂’隱患解除的日子快到了!”看到工人們對違建敲出“第一錘”,劉軍宏説,由于不再有居民居住,街道不用再在每次暴雨時組織居民撤離。違建的開拆,僅僅是“大缽盂”治理的第一步,“由于山地施工條件所限,違建拆除難以動用大機器只能人工操作,拆除時間較長可能還會産生建築余泥。”劉軍宏説,違建拆除工作將盡量做到少擾民。

“一定要確保安全。”在6月19日開拆當天,廣州市和越秀區城管部門工作人員到場,對每位進場施工的工人進行安全提醒,並要求施工隊負責人要確保所有參與施工人員都買足保險以防意外。

“違建拆除,將會為‘大缽盂’這座山崗,增添新活力。”白雲山管理局相關負責人6月19日表示,“大缽盂”將會在違建拆除後作進一步加固,同時也會像白雲山其他違建地塊拆除那樣,進行綠化復種以修復土地。

編輯:海輝
  • 旅遊
  • 汽車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這三個國家給中國遊客簽證利好

  • 中端酒店迎來快速增長期 2019-06-19
  • 江西資溪到廣東推介旅遊 2019-06-19
  • 萬豪國際推“地道港味”導賞之旅 2019-06-18
  • 重慶武隆成暑期熱門目的地 2019-06-18
  • 韶關仙門奇峽送福利!廣東學子暑假研學旅行免門票 2019-06-17
  • 千年瑤寨打造“非遺+旅遊”遊客滿意而歸 2019-06-17
  • 東江湖 發出歸真原生態之約 2019-06-14
  • 在一座城,只做一件事 2019-06-14

售價9.99萬-12.39萬 上汽大眾全新一代Polo Plus上市

  • 寶馬Vision M NEXT將于6月25日首發 2019-06-18
  • 2019款4係四門轎跑車上市 售35.98萬起 2019-06-18
  • 福特領界EV或下半年上市 綜合續航360km 2019-06-18
  • 新款凱迪拉克XT5上市 售價32.97-46.97萬 2019-06-18
  • 40周年誕辰紀念 奔馳G級特別版官圖發布 2019-06-18
  • 轎車6.18折秒殺!廣汽傳祺推出618購車狂享季 2019-06-13
  • 真正的智能汽車並沒有那麼貴 小鵬G3推出限時優惠2萬元大禮包 2019-06-11
  • 雙龍蒂維拉特別版官圖發布 提升聽覺體驗 2019-06-10

中國人自己的操作係統來了!華為“鴻蒙”已全球注冊

  • 《三體》電影5年都沒上映,電視劇反而要拍了 2019-06-19
  • 德國5G頻譜拍賣結束 總拍賣金額高達65億歐元 2019-06-19
  • 澳航一客機出現技術問題 起飛數分鐘後被迫返航 2019-06-19
  • 法院:ofo財産余額為零!身無分文怎麼還用戶押金? 2019-06-19
  • 折疊屏最高境界!華為新專利:屏幕環繞手機一圈 2019-06-18
  • 阿裏巴巴組織架構又變了!明確大文娛一號位 2019-06-18
  • 又被偷拍了!深圳優衣庫發現被口香糖掩護著的針孔攝像頭 2019-06-18
  • 京東618截至14時累計下單金額已達1795億元 2019-06-18

大型原創音樂劇《我的榆林小曲》演出受好評

  • 走近諾獎得主,莫言短篇小説最完整匯編叢書問世 2019-06-18
  • 評陜西人藝話劇《平凡的世界》:重軛是福 2019-06-18
  • “黑科技”還原看不見的文物細節 2019-06-18
  • 為何樊勝美、蘇明玉能引發共鳴?《不畏將來不念過去2》這麼説…… 2019-06-18
  • 中國2019世界集郵展覽落幕 2019-06-17
  • 在記錄中成為生活的導演 2019-06-17
  • 品質提升助中國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 2019-06-17
  • 南粵古驛道:海上“絲路”遺珍 2019-06-16

最佳賞味期 搶鮮當造夏滋味

  • 美食打探:順德魚揸,吃出一個鮮字 2019-02-12
  • “根菜”大量上市 大塊頭有大滋味 2019-02-01
  • 珠圓肉潤貝當造 2019-01-28
  • 吃貨們敢不敢挑戰日本名菜“白子”? 2019-01-23
  • 年年有“魚”過新年 2019-01-10
  • 暖胃泡飯 “鮮”得不一樣 2019-01-03
  • 江南飄香冬之味 2019-01-02
  • 歲末大啖暖身菜 2018-12-28
金羊圖庫
  • 一趟地鐵兩個溫區 北京地鐵6號線嘗試“同車不同溫”
  • 西安城墻敵樓正在進行整修
  • 四川長寧古跡葡萄井在地震中損毀 招牌涼糕或將消失
  • 安博塞利國家公園掠影
  • 山東榮成:海帶搶收忙
  • 親愛的國寶,你在青藏高原過得好嗎?
  • 貝多芬的一縷卷發即將被拍賣 估價超過10萬人民幣
  • 航拍南京郊外“夏日的浪漫”
新聞排行榜
羊晚24小時
你知道黃金四分鐘嗎?心跳停止四分鐘內實施急救搶救成功率將達50%
2019-06-19 22:05:05
荔灣區南站新街一處民宅著火,16輛消防車緊急出動
2019-06-19 19:39:25
救命之恩!廣州番禺觀龍島勇救落水父子的英雄已找到
2019-06-19 21:40:28
廣州中醫藥大學今年招2870人,新增中醫養生學等3個專業
2019-06-19 21:40:28
2019年廣東居民消費亮點頻現,購車、旅遊、教育等成消費新亮點
2019-06-19 19:52:13
返回頂部
數字報
精彩推薦 滾動 新聞 廣州 廣東 中國 娛樂 健康 體育 IT 財富 汽車 房産 美食 圖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軍事
雲山深處18棟違建開拆 多年隱患“大缽盂”被拔除
金羊網  作者:梁懌韜  2019-06-20

市城管部門敢于擔當勇于牽頭聯動各方拔除“大缽盂”多年隱患!既還安全于民,又還綠于民

文/金羊網記者 梁懌韜 通訊員 成廣聚

圖/金羊網記者 梁 喻

違法建築臨山而建,既有礙景觀,又有極大安全隱患!昨日上午,廣州市城管聯合越秀區城管,對“大缽盂”18棟違建正式開拆,既補齊了白雲山的這一點綠色“缺口”,還綠于民;又徹底拔除一大地質災害隱患點,還安全于民。

廣州市城管部門如何通過溝通協調讓這個“歷史違建”得以拆除?違建倒下後的“大缽盂”將作何用途?讓我們走進“大缽盂”探究一番——

地質災害,長年困擾數百人的生命安全

白雲山南門旁,有條小路名曰“雲泉路”。順著雲泉路一路前行,經過蒲澗路,沿後山巷的梯級登上半山腰,記者看到了多棟建在半山腰上的房子。這裏便是“大缽盂”。

“對于不少人來説,‘大缽盂’就是他們曾經的‘家’。”越秀區登峰街道黨工委書記盧志剛,6月19日面對著“大缽盂”上的房子,講述著這裏的故事。“大缽盂”原本也是一片翠綠的小山崗。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有當地西坑村村民在小山崗上建房;緊接著,非當地村民也發現了這個地方。通過自建、合建、買賣等方式,小山崗逐漸建成了如今18棟無合法權屬證明的房屋。據去年9月統計,本村村民和外地租戶在內,18棟違建裏共有400多名居民,形成了白雲山內的“七十二家房客”景觀。

“七十二家房客”在不少人眼中是文藝和有趣的,但對于屬地越秀區登峰街道,卻是“隱患”。記者6月19日到訪時發現,18棟違建呈“握手樓”狀態,大多有加建現象,至少兩棟樓樓體光憑肉眼已可看到傾斜跡象。

“‘大缽盂’是一個容易受地質災害影響的區域,每當下雨,雨水會對山體形成衝刷,建在山體上的18棟違建便有滑坡隱患。”長期在廣州登峰街道從事城市管理工作的幹部劉軍宏介紹,2018年9月強臺風“山竹”來襲前,街道一度組織18棟違建內400多名居民撤離。“山竹”過後,白雲山管理部門曾對“大缽盂”進行地質災害初步治理。雖然地質災害隱患被暫時止住,但其中2棟明顯傾斜的違建,被鑒定為危樓。每當大雨天氣,18棟違建內居民的安危,牽動著所有登峰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的心。

敢于擔當,城管部門牽頭聯動各方攻堅克難

今年廣州持續進行的違建治理和針對白雲山地區違建開展的“拆違復綠”工作,讓“大缽盂”隱患問題的解決有了希望。3月,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勇于擔起牽頭負責“大缽盂”18棟建築物拆除的重擔,在越秀區政府、白雲山管理局、登峰街道辦等單位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比原定計劃提前近三個月,正式啟動拆除。

“徹底解除隱患,還是要搬離群眾,拆除違建。”盧志剛説,據了解,市城管部門前期做了大量摸查和分析研判工作,並十分注重黨建引領,抽調骨幹力量專門組建了“大缽盂”違法建設治理工作組並成立臨時黨支部,深入到每家每戶,大力宣傳市委市政府還綠于民拆除違法建設的重要意義和相關政策法規,了解居民困難,深入細致做居民思想工作。

5月,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在越秀區登峰街道建立“大缽盂”違法建設拆除工作專班,並成立臨時黨支部,市城管、白雲山管理局、越秀區、登峰街道等單位進駐工作專班辦公。“大缽盂”違建拆除工作正式啟動。

“20多年都拆不掉的違建忽然要拆,難度極大。”回憶5月起至6月中旬的違建拆除準備工作,劉軍宏稱“工作艱難”。工作專班從5月15日至5月30日,與居民及違建房屋當事人進行了12輪溝通談判,在對居民進行普法宣傳的同時亦傾聽他們的訴求,制定更完善的搬遷方案;對于訴求合理、確實存在生活困難居民和權屬人,工作專班給予上述人員合理的補償以支持他們搬遷。最終在6月15日前,18棟違建內的居民全部搬離。6月19日,施工人員得以進場,對違建進行拆除。

隱患解除後 將還綠于民

“‘大缽盂’隱患解除的日子快到了!”看到工人們對違建敲出“第一錘”,劉軍宏説,由于不再有居民居住,街道不用再在每次暴雨時組織居民撤離。違建的開拆,僅僅是“大缽盂”治理的第一步,“由于山地施工條件所限,違建拆除難以動用大機器只能人工操作,拆除時間較長可能還會産生建築余泥。”劉軍宏説,違建拆除工作將盡量做到少擾民。

“一定要確保安全。”在6月19日開拆當天,廣州市和越秀區城管部門工作人員到場,對每位進場施工的工人進行安全提醒,並要求施工隊負責人要確保所有參與施工人員都買足保險以防意外。

“違建拆除,將會為‘大缽盂’這座山崗,增添新活力。”白雲山管理局相關負責人6月19日表示,“大缽盂”將會在違建拆除後作進一步加固,同時也會像白雲山其他違建地塊拆除那樣,進行綠化復種以修復土地。

編輯:海輝
新聞排行榜
精彩推薦
十八大以來首次訪問朝鮮在即 習近平這樣評價中朝關係
20:18
從中亞之行的三句古語看習近平的外交理念
20:18
習近平回信勉勵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冠軍班學生
11:42
習近平給北京體育大學2016級研究生冠軍班全體學生的回信(全文)
11:41
“怪”地名要改廣州多個樓盤上榜 業主生活受影響嗎?
08:49
廣東僅10%家庭計劃今年買車 近三成家庭要給孩子報班
08:49
明年廣州新建公辦園可補助360萬 改擴建增班每班補助30萬
08:49
廣中醫今年新增3個專業 計劃廣東省內招生2157人
08:49
東莞醫療機構薪酬制度改革鋪開 向臨床一線崗位傾斜
08:49
廣州環市路為何頻見車撞護欄?大數據話你知原因
08:49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