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金羊網記者 甘韻儀 徐振天
“氣候幹旱,珠江部分河段露出了河床!”“我是廣州的一位菜農,一個多月沒下雨,菜都快渴死了。”“沒有雨水,蔬菜又會升價!”“學校的草坪都幹了。”“地鐵外面的河涌已經見底,現在浪費水都覺得罪惡。”“皮膚就像樹皮似的,好難受啊!”“喝了水還覺得口幹,睡醒後喉嚨不舒服……”
廣州久無降雨,天氣極幹燥,引發係列連鎖反應,微博上的討論此起彼伏,廣州人似乎從未像現在這樣渴望雨水到來。市民擔心的確實如此?如何應對幹旱、幹燥?特別是如今遲菜心上市在即,是否受影響?
市民驚訝于珠江“露底”天氣幹燥導致?
11日上午,有市民路過廣州海珠橋看珠江,發現珠江開始“露底”了,罕見地看見了河床,即便是平時水位低的時候,也不曾這樣。“廣東天氣”微博提示,“未來幾天延續幹晴模式,旱情或繼續發展。”到底珠江露出河床是不是幹旱導致?
家住濱江中路同慶社區的市民陳叔,經常在珠江岸邊散步,三十年間,也見證了珠江的潮起潮落。“去年臺風‘山竹’到來期間,珠江涌上來的浪都能拍到兩岸,人都不敢在岸邊走。今年入秋後,連續一個多月沒下雨,卻又水淺至露出河床了。”據他觀察,這與幹旱有關。
夕陽下的的海珠橋景色可人,吸引了一眾攝影愛好者聚集,從荔灣區陳家祠附近過來的謝大姐是其中之一,她曾在不同時間段到珠江邊取景拍攝。她認為,“珠江河道水位高低,和當年的降雨情況關係密切。”據她觀察,“一般4到9月水位比較高,6、7月多暴雨洪水,是水位趨高的高峰期,從國慶節開始,降雨量明顯減少,珠江枯水期就會持續到年後,甚至持續到下一年3、4月。有些地方出現水淺見底或者河床裸露的現象我也有見過,但一般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下午5時,珠江水面在微風吹拂下浪潮微涌,彼時水位略有上升,距可視最高水位線痕跡約一米左右,沿岸已看不到裸露河床。有網友懷疑,珠江“露底”與潮汐有關,有網友則反駁,正常水位也不至于這麼低。廣州市水務局則分析説,除了氣候,珠江水位確實還受潮汐影響,河床較高的地方容易露出,這種現象也屬正常,市民無需過于擔心。
天地幹燥,菜農直接把水灌到田裏浸濕土壤
氣候幹旱,蔬菜種植受影響大嗎?
A、北部山區:遲菜心上市前夕久不降雨把農民忙壞了
還有十來天,增城遲菜心就要上市了!每年上市前夕,都是菜農們最緊張的時候,首要保證補水充足。今年他們更忙碌,因天氣幹燥,往年這個時候十天澆水一次即可,如今隔兩三天,甚至一兩天,就要澆水一次。
12日下午三時許,增城區小樓鎮臘圃村的遲菜心菜地,陸續出現澆水的菜農。當天上午,他們先將山上的山泉水或者水庫水引流到田地溝渠,一邊引流,一邊開始給遲菜心澆水,中午休息過後,下午繼續,一直忙天黑,才收工回家做飯。有的菜農,看著田地太幹,甚至直接引水到田裏,浸濕土壤。
“與往年不同,今年10月份的時候,還可以隔十天澆水一次,11月初,開始四五天澆一次,現在隔兩三天就要澆一次。”今年49歲的菜農賴國雄説,好久沒有下一場酣暢淋漓的雨了,菜地難以被水淋通透,幹得快,也就澆得多。
臘圃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有遲菜心,全村種植面積有一兩萬畝。放眼望去,田野一片墨綠,遲菜心長勢喜人,大部分已生長到40-50公分高,據説到11月底12月初上市時,可以長到70-80公分。往年到這個時候,因遲菜心植株高,葉子寬大,能為底下土壤遮住一部分陽光,水分蒸發沒那麼快,但今年因整體氣候幹燥,遲菜心這個相對“耐旱”的優勢也不明顯了。
賴國雄種了10多畝遲菜心,一個人要澆兩天才能完成,按照兩三天澆水一次的頻率,休息一天又得重復。為此,他不得不請兩名農民幫忙,光澆水就每人每天給付工錢120元。“沒辦法,萬物生長依靠水和太陽,現在一定要保證水分,否則遲菜心上市時,不夠甘甜不説,還容易苦,現在是最關鍵的時候。如今澆水雖然辛苦一點,在保證有機肥充足的情況下,今年的遲菜心質量應該不會受影響。”
菜農忙著澆菜
B、南部水鄉:噴淋種植保證水分充足目前蔬菜收購價不受影響
番禺區有菜地幾千畝,其中石碁鎮有著全區最大的葉菜種植田地。每天早上四五點鐘,是村裏菜農最忙碌的時候,菜農趕在早市前將新鮮蔬菜採摘,然後運送到廣州江南批發市場與清河市場等。
石碁鎮前鋒村石碁堅記菜場的黃榮堅種植了100多畝菜心、豆苗、生菜等,種植面積在全番禺數一數二。如今,菜場每天採摘3000斤左右蔬菜,越臨近過年,採摘量將越多。噴淋技術的應用、水鄉河網的優勢,為當地蔬菜種植提供了水源保障,對于這一場幹旱,周邊菜場影響不大,蔬菜田頭價格比較正常。記者也走訪了清河市場、體育西新街市、西麗市場等農貿市場,目前蔬菜價格相對平穩。
黃榮堅從1997年在當地種菜至今,他印象中,比較少有秋天像今年這麼幹燥,于是,今年噴淋的次數也要更加頻密,一天需要淋水四次,而且每次噴淋的時間也要長一些,否則容易導致蔬菜須根病死,最終減産。“對于菜心、生菜等蔬菜來説,噴淋不僅能節約水,而且霧化均勻,水經過過濾,葉片也不會沾滿泥土。”他極力推薦這種方式,當地大部分菜農都採取了噴淋的方式節約用水,即使部分河段水量不足,也足夠灌溉,目前當地未出現減産跡象。
嶺南水鄉,河網密集,這裏引水相對容易。“一般大型菜場的選址都要優先考慮水源比較好的地方,今年秋季降雨減少,天氣幹燥,但只要河道有水,就影響不大。”黃榮堅所在的前鋒村,一條前鋒涌連接沙灣水道接駁珠江,村民在村口前鋒涌處設置水閘,需要引水灌溉,就起水閘放水,引水到田。
增城有山庫水,番禺有河網,但並不是每個地方都這麼幸運。黃榮堅告訴記者,他的朋友在韶關種植了2500畝豆苗,都是有幾十年種植經驗的老農,依然低估了這一場幹旱,豆苗因缺水減産嚴重。
天地幹燥,菜農直接把水灌到田裏浸濕土壤
身體不適多發,市民應該注意什麼?
有呼吸科與皮膚科醫生均提及,近期就醫患者增加,望市民多加注意。
“前幾天,剛有一例淩晨大咯血緊急介入止血的患者。”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科醫生黃慧婷説,“近期季節轉變,秋季時令幹燥,所以感冒、咽喉疼痛、鼻出血、幹咳的門診病人有明顯增加,住院部因支氣管擴張導致咯血的患者也明顯增加。”
市民李小姐很苦惱:“每天都幹到鼻子有血痂。”市民陳小姐則説:“每天起床都直奔飲水機,灌下一大杯水才感覺自己活過來。”
黃慧婷分析,此季節中,成年人主要以養陰、生津、潤燥為主,可以在吃方面下功夫,例如沙參、百合、麥冬、石斛煲瘦肉或無花果,平時可以甘欖煮水代茶飲,同時增加蔬果攝入量,避免熬夜。
小兒則常見積滯大便秘結,口幹咽燥,“應清熱潤腸通便,食積內停的,應消食化積,還要防止秋季著涼,根據氣溫變化增減衣服,開窗通風,保證房間濕度。”她還説,老年人,特別是有基礎疾病,例如高血壓、冠心病、慢性呼吸係統疾病的人群,要注意保暖,她建議老人家們早上不要太早出門鍛煉,9-10點後更合適,同時一定要進食早餐,平時吃開降壓藥或者慢性肺病吸入藥物的老人,要用藥後再出門鍛煉。
一些市民也因天氣幹燥頻頻造訪皮膚科。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主治醫生王霞告訴記者,近來科室瘙癢症等患者增多,“秋冬季本來就幹燥,人體油脂分泌本身少,天氣轉涼,人們又喜歡洗熱水澡,油脂進一步流失,皮膚容易瘙癢,而且越抓越癢。加上這天氣灰塵、花粉等增多,容易導致過敏性濕疹、過敏性皮炎等。”
如果市民皮膚出現瘙癢,她建議患者需注重保濕與護膚,洗澡水溫控制在35℃左右,用清水衝洗即可,不需沐浴露,洗澡後涂上一層厚厚的保濕霜,並且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食物。如果出現百天晚上持續抓癢、脫皮甚至皸裂,需到醫院就醫,服用止癢藥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