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還寒時,更要注意溫差
對于長者來説,登山,登的是平安,也是心情。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劉星彤
春暖花開的季節,各地名山遊深得長者歡心,在感受祖國名山大川魅力的同時,還可強身健體、順便賞花。但對于身體稍弱的長者來説,看似休閒的登山遊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登山遊潛在風險
1、地形風險
盡管許多名山都有專門的登山步道,但一些地方山體地形起伏較大,步道兩旁就是懸崖峭壁,再加上雜草叢生,春季雨霧造成的山路濕滑,稍不留神,容易發生意外。
2、氣候風險
春季乍暖還寒,山上與山下溫差較大,老年人身體免疫力和抵抗力較差,關節靈活度也有所下降,容易在高強度的登山運動後出現身體不適,甚至感冒,影響後續行程。
對策
1、行程應盡量寬松
老年人進行登山,首要的一點是行程安排宜松不宜緊,避免活動量過大。
很多名山遊覽路線需乘坐旅遊巴士,一路沿山路上下到達各個景點,對于年老體弱的長者來説,山路顛簸崎嶇,很容易暈車,出現各種疲勞症狀。如有水路選擇,不妨嘗試較為舒適的水上觀賞路線,順水而行,以另一種視角欣賞山川之美,體驗會更為舒適。
2、掌握登山技巧
登山無門檻,但若掌握一定的技巧,則有助于享受更愉快的登山之旅。
首先,在登山前要做足準備,先活動開手腳,舒展下筋骨,減少發生脛骨損傷的幾率。
遊覽途中,行步宜緩,更要量力而行,避免因過度疲勞加重心臟負擔,尤其是對于心功能較差或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來説,過度勞累易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引起舊病復發。
向上攀登時,身體應稍向前傾,彎腰屈腹,穩步踏地前進;下山時,上體應微微凸腹屈膝,重心稍向後移,步速宜緩,步幅小而穩。途中需穿過灌木叢時,注意不要被樹枝劃傷,如需越過山澗、水溪,切記涉水步速要慢,身體重心放低,並牢記“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原則。
3、注意保暖,應對溫差
由于高山地區常有山下氣溫高、山上溫度低的情況,應帶一件防寒性能好的外套,尤其是有高血壓病史的長者更應注意防寒,以免因著涼引發心腦血管疾病;下山後,若腳部有酸痛感覺,可在睡前用熱水泡腳,幫助血液循環,舒緩疲勞。
其他出行提醒
1、患有慢性疾病的長者應隨身攜帶日常服用的藥物,並貼好藥物標簽,一旦發生意外,團友可在第一時間提供藥物援助;
2、盡量安排親友陪同,不僅能讓長者得到貼心的照顧,同時可在旅途中感受到親情的樂趣,有助于收獲好心情。
掃一掃金羊網旅遊吧微信,每天給你推送新鮮熱辣旅遊信息。我們一起旅遊吧!